西藏千途旅游 资讯 人文地理 ?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西藏?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西藏?

2019-3-13 18:53| 查看:3437| 评论:0|原作者:尼洋|来自:大象公会

  僧人、士兵、运动员、叛军、侠客、同性恋者,西藏的特种喇嘛「德夺」,穿梭于种种身份之间。

  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每当需要「神秘力量」推动剧情时,西藏喇嘛往往便会适时出现。除了独特的发型、服装和武器,其武艺通常也高深而略显邪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90 年代香港电影《西藏小子》中元彪饰演武功高强的喇嘛旺拉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好莱坞电影《防弹武僧》中周润发饰演拯救世界的西藏喇嘛

  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武装喇嘛,显然是刻板印象与神秘主义叠加的产物。 不过,「武僧」确实曾在西藏存在,且为数不少,虽然不能用肉身抵挡子弹,也没有远赴中原切磋的习惯。

  在近代西藏史上,他们的敌人曾包括噶厦政府,与入侵西藏的英军。

  「即使佛陀出现在天空也不知道忠诚」

  藏语中,武僧被称为「德夺」,本意指鲁莽、大大咧咧的人,汉语中通常翻译为「浪荡僧」,也有人翻译为「武僧」或者「僧兵」。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德夺的穿着与普通喇嘛相去甚远。他们通常将僧裙的下摆折成两层,系的很高,在周身叠出很多褶子,将披单搓成绳状缠在身上,多在鬓角留两撮长发。脖子和手臂上系着红色的绸条,腰间用皮质的链条上挂着充当武器的假钥匙,有些还会佩刀。参加集会时他们会用烟渍涂抹双眼四周,来突出凶狠的气质。 / 图片来源:《雪域求法记》,邢肃芝口述

  与寻常喇嘛相比,「德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十分特殊:他们几乎不习经典,除了承担寺院杂役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训练武艺。

  「德夺」们甚至不太遵守戒律,常有饮酒、吸烟、破色戒等不端行为。他们甚至以此自我标榜,号称「即使佛陀出现在天空也不知道忠诚,即使众生小肠下堕也不知道同情」。

  当然,「浪荡僧」们并非只知浪荡,他们各有归属的寺院,一旦寺院利益受到损害便挺身而出。

  「德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老的吐蕃王朝后期。由于当时的赞普给了寺院独立的田产和税权,各寺院逐渐成为一个个利益主体,也就有了训练僧兵、看家护院的必要。

  藏传佛教教派之间的斗争,也使得各寺院需要建立军事力量来自我保护。

  「德夺」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的武装捍卫者。

  不过,随着格鲁派成为执政教派,教派斗争减少,寺院的地位也很少受到威胁,德夺的的主要也就不再是武斗,而要承担寺院的杂务,以及在大型的佛事活动期间维持治安。

  每年藏历正月的传召大法会期间,拉萨市的治安会交给哲蚌寺的德夺代理。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在大昭寺门前维持治安的德夺

  以武力侍奉寺院的德夺,也曾遭遇过生存危机,特别是他们破坏戒律和寺院声誉的行为,难免令高僧们大摇其头,以至出手打击。

  如色拉寺麦扎仓的堪布甲绒· 洛桑丹增,在整顿寺院戒律时, 就曾提出要取缔德夺的「岭喀」组织。「岭喀」负责人只得请出广受敬重的格西阿旺云丹,向堪布说情。

  格西阿旺云丹向堪布讲道:「从表面而论, 『岭喀』的德夺们非但不学佛经,甚至不好好遵守戒律, 然而他们不曾做过超乎自己寺院和扎仓利益之事,故请恩准其维持现状,继续存在。」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色拉寺麦扎仓

  格西阿旺云丹的说法,表明了德夺存在的理由:他们保护的正是寺院的利益。在寺院之间的斗争、与世俗力量乃至噶厦政府的斗争中,德夺武装长期以来都是寺院最强劲的保护者。

  同时,很多西藏年轻人之所以成为德夺,也确有其理由。

  在全民信仰佛教的西藏,僧人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取得僧人的身份能够免除劳役,因此平民出家的现象极为普遍。

  但是,入寺为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整日与经卷为伴。西藏的寺院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僧人的身份也有一些区别。除了专心研习经文,一心考取学位的学经僧「贝恰哇」之外,寺院里还有专攻朗诵技巧的「盖桑巴」、学习医药的门巴喇嘛、为寺院经营产业的「强佐」等等。

  入寺以后,僧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天赋和财力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由于天赋和能力的差异,很多人也缺乏足够的毅力,去完成长达几十年的五部大论的学习,很多僧人就会选择学经僧之外的发展道路。

  对于不想受寺院戒律的束缚、且拥有些许侠客情怀的少年来说,成为一名德夺显然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员和特种兵

  成为一名德夺,意味着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德夺的日常生活,除了寺院的杂役工作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训练,内容更强调身体素质和实战练习,不太讲究所谓招式和套路。经典RPG 游戏《金庸群侠传》中「番僧」的绝技「金轮杖法」,在真正的德夺中闻所未闻。

  固定的日常训练自有一套体系,且要求严格。无论冬夏,德夺们都要在早晨用冷水沐浴,在寺院外的山谷的平地里进行跑步、跳跃、投石、举重、摔跤等训练。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训练场上的德夺/ 图片来源:《雪域求法记》,邢肃芝口述

  为了检验德夺的训练效果,拉萨的三大寺以及寺院内的各札仓之间还会定期举行比赛,主要项目是跳跃和投石。

  他们比赛的运动场,主要由一条带有坡度的跑道和一个沙坑组成。运动员们上身赤裸,下身只穿一件小三角裤,脖颈上系红绸咒结,右手肘系红色脉结。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正在参加跳跃比赛的德夺/ 图片来源:《雪域求法记》,邢肃芝口述

  跳跃比赛的规则类似跳远和跳水的结合,亦有多种具体形式,动作难度和跳跃的距离均为评判高低标准。投石用的石头都是人工磨成、统一规格的椭圆形石头,只允许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指头握石,具体形式又分为股投、背投、直投等,也有与跳跃相结合的比赛形式。

  相比正规赛会制的田径比赛,年轻的德夺们显然对实战搏击更感兴趣。

  在这些武僧之间,流行一种类似于拳王挑战赛制的比武传统,比赛一旦开始,就要持续到格斗者的一方认输,或者受到严重伤害而无法继续格斗才告结束。

  这种比试通常无关于个人恩怨无关,而是出于比试武艺的目的。年轻人如果能击败有名望的德夺,当然能显著提高圈内地位。

  每当格斗开场前,双方互敬的垃圾话也同样透出德夺式的幽默。

  德夺们的军事实力,也不时会受到实战考验,甚至可能遇到噶厦政府这样的强敌。

  1947 年,噶厦政府逮捕了与色拉寺关系密切的热振活佛,并查封了色拉寺杰扎仓噶多喇章的财产。愤怒的德夺们发起暴动,杀死了仍然在讨好噶厦的新任蒙古族堪布,并试图从藏军手中解救羁押途中的热振活佛,噶厦只好调动藏军从三面攻击色拉寺,才压制了这次暴动。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第五世热振活佛,摄于1938 年

  如果这次暴动早40 年,噶厦政府就并不见得能够成功平息叛乱,因为在1913 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建立现代化军队之前,西藏的军队无论在数量还是战斗力上都无法与寺院的德夺武装相抗衡。

  当西藏受到西方军队的侵略时,德夺同样化身为保家卫国的特种喇嘛。

  在1888 和1904 年两次抗英战争中,皆有德夺参战。尤其是第二次抗英战争期间,藏军于杂昌谷地集中的四千多兵力中,就有来自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后藏热堆寺的德夺为主的僧兵两千五百人。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1904 年藏军抗击英军的场面

  天使还是魔鬼

  不过,德夺虽然训练刻苦、奋勇作战,但不羁的私生活,还是让他们在西藏百姓的舆论中毁誉参半。

  除了不守戒律、好勇斗狠这些小节问题,更严重的是德夺中泛滥的同性恋甚至恋童癖行为,常使得他们声名狼藉。

  据说德夺们常会诱拐长相漂亮的男孩,而且最喜欢从贵族男孩中寻找猎物,一些僧兵甚至以此出名。

  有些僧兵则与成年男性保持关系,对象不乏政府中任职的贵族官员。

  而且,由于受害者们担心名誉受损,也害怕德夺的报复,即使是被强迫发生关系,也很少会与德夺公开作对。

  不过,在西藏人眼里,德夺多数时候仍然是正面角色,代表着放荡不羁的侠义之士。

  「德夺」这个词,还可以用来形容别人真诚坦率,虽然有时也有调侃人粗鲁的贬义。

  但是,无论是作为声名狼藉的浪荡僧,还是受人敬仰的侠客,德夺终归都要卸下武僧的身份。和运动员、军人很相似,他们也需要在40 岁左右退役,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在浪荡的青年时代后,选择从头开始做一名学经僧,专心修习佛法;有些佼佼者还凭借其经历和威望,进入寺院管理层,成为管理寺院纪律的执法僧铁棒喇嘛;有的转而为寺院经营财产和管理庄园;也有人离开寺院,步入凡尘。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上世纪50 年代年哲蚌寺的一位铁棒喇嘛和他的跟班德夺

  而如今,随着西藏寺院民主改革的完成,德夺这一角色也已经成为历史。

  如果在今天德夺依然存在,退役之后他们可能会有更好的出路。联系一家经济公司,稍加包装,或许就可以入驻朝阳区,成为三十万个仁波切之一。

最厉害的武僧不在少林寺,而在这里

千途旅游 责任编辑:小千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小程序 返回顶部